广州是南方枢纽城市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近年在区域经济、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做了很多深度布局,打造多中心多层级城市发展体系,广州正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金融城同琶洲联动发展,这是广州想要扩大自身国际化影响和经济创新能力的一次试验,这个区域被定位为创建国际化的综合金融中心,而且推进数字技术和金融服务的深入融合,在这里吸引超过60家金融科技公司,由此产生了一些依靠科技改进金融服务的创新项目,这样就优化了广州的金融聚集效果,并给国内别的地方给予科技和金融相融合发展的参照范例,琶洲具有互联网经济这一特色,吸引了像腾讯,阿里巴巴这类重点公司深度加入,按照规划,到2025年,琶洲有望做到2000亿的产业收入,超过300家互联网公司的入驻将会使该地变成广州数字经济的新高地。

金融城的住宅开发项目非常抢眼,像鹏瑞1号这样的创亿交易量的高端项目,成了资本热切关注的焦点区域,区域内保利面粉厂等改造项目也持续释放高端住宅供应,这些都在不断提升金融城在城市发展格局中的地位,琶洲更多的是商业设施和创新型写字楼的开发,可以看见这里正在形成一个以互联网企业和初创公司孵化为主的CBD,临江大道贯通之后,这个区域会和珠江新城形成互补,大幅度提升广州的金融和科技服务能力。
黄埔区整体发展目标更看重制造业的升级和产业链优化,制造业对黄埔区来说非常重要,该区中长期发展目标为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要突破1万亿,同时还要创建起多个千亿级、百亿级规模的产业集群,就现有的布局状况而言,黄埔区给予像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半导体这些重要产业提供专门性政策扶持,渐渐形成了起一批能够带动全市甚至整个广东地区制造业发展的链主企业,像依托于视源股份来推动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这一块,黄埔区正在极力发展新型显示产业,并且有志向将其塑造成为“世界新型显示之都”,至于粤芯半导体,则是广州整个集成电路产业布局里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称为“中国集成电路界的第三极”。

为了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黄埔区也在全面升级产业园区建设,而且推行工业用地保障机制,这样的做法既给存量企业扩张留出了足够空间,又吸引着不少高端企业入驻,而且,众多村级工业园更新项目在区内释放出发展潜力,在技术方面,黄埔区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并且已经促使大约一千家企业展开相关改造,在未来几年当中,智能工厂的创建也将持续系统推进数字经济同传统工业融合。
南沙新区承载着广州在湾区门户功能的区域,南沙在开发中也与“两高一轻”高度契合,南沙重点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聚焦新能源车、生物医药、半导体等前沿产业,努力打造广州发展新支柱,新能源车产业目标产值达1500亿,南沙也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广州期货交易所为核心的期货产业园区预计2025年建成,这会进一步完善广州在资本市场上的机构布局。

开放政策的红利也在南沙新区得到充分释放,港澳居民在南沙区域的个税减免政策,以及对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在这里成为吸引跨境投资的平台,南沙还积极尝试高端消费,像国际邮轮母港的开放运行,搭配免税店之类项目,将全面激发区域文旅消费潜力,从具体规划来看,南沙大多数镇街都是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大岗镇正依靠熟地储备培育新的制冷设备产业集群,港湾街道则凭借海岸资源发展文旅融合经济。
如果说金融城黄埔和南沙更偏重于金融制造开放的功能打造,那么番禺万博CBD就是一个相对综合型的城市中心,因为南站商圈、汉溪长隆片区和大学城资源的融合,所以万博片区在城市多样化的功能建设上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在这里,可以看见,万博与广州南站、汉溪长隆等流量枢纽结合之下,带来的是商圈商住产资源一体化的格局,而区域内像思科、YY、携程等众多的500强企业在逐步向万博CBD集聚,在区域内通过商业综合体的开发,逐步形成了自身的高端经济生态。

交通网络的完备这是另外一个推动力,广佛环线加上众多城轨和高速公路,让万博和广州市中心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关键城市之间的空间和时间距离都变小,依托如此高的便利程度,这里成为了广州南部新的中心地带,而且也被认为会承担起广州城市人口和经济功能的关键部分,就房地产而言,万博区的住宅项目和商业项目都有很高的热度,很多高端住宅项目在房价飞涨的时候,还持续吸引中高端消费人群的关注。
广州整体发展格局的基本特征,就是以多极化、错位竞争为方向,按照各个区域的核心优势,差异化地推进城市全面升级,从整个城市的交通系统来看,这种模式已经初见联动效应,比如广佛环线不仅串联起广州市内的多个核心区域,还延伸到整个大湾区,为区域协同发展打下基础,针对各个板块的产业与定位,广州市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差异化的政策扶持,增强了各区域特色发展的动力。

无论是金融服务、 制造业,科技创新还是商圈流量,这种区域间功能定位上的互补让广州在全国城市发展格局中有了很强的增长潜力,从单一的经济中心到多维度的高质量发展样板,广州的改变不仅是城市格局上的升级,也是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转型。